周记--《恶意》

这是最近读完的一本书,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近期的思路想法有些僵化了,希望可以通过阅读来转换思维。和我写周记的原因有些相似,因为自己平时和人交流较少,觉得表达能力有所下降,希望借此来锻炼自己。

人物简介

与被害人关系
日高 邦彦被害人,畅销小说家
野野口 修主要创作儿童文学的小说家。以前曾是语文教师,是加贺教师时代的前辈。日高邦彦的儿时玩伴。
日高 初美日高的前妻。因为交通意外而去世
日高 理惠日高邦彦的第二任妻子
加贺恭一郎野野口 修的前任同僚,本案的主要负责人

ps: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这本书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他的故事写的十分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故事的一开始从野野口 修到日高邦彦家拜访开始,在这期间埋下了不少的伏笔与情节推动的线索,野野口修的离开是因为日高邦彦的一本书涉及到自己学生时期的一个已经过世的人的隐私,导致家属前来要求进行一些修改。

日高死后,出于作家的本性,野野口决定将这件事记录下来,而正是因为他的描述和自己手记里的某些细节,导致了加贺恭一郎将他设为嫌疑人。而在野野口认罪后却怎么也不肯交代犯罪动机,由此引发了关于野野口犯罪动机的探查。

在探查中加贺恭一郎发现了野野口修似乎与日高邦彦的前妻日高 初美有着婚外恋,并且找到了野野口修大学时的笔记,上面写着日高邦彦成名后的一系列作品,但是情节上有所差异,加贺恭一郎推断是因为他们的婚外情,导致野野口不得不放弃自己成为知名作家的未来。但野野口修对于加贺恭一郎的推理十分佩服,并承认这就是他的动机之后,加贺恭一郎又发现了一个细节,即日高邦彦的新书如果也是野野口修的代笔的话,情节与人物无法对应,在这个基础上发现了野野口修在撒谎,这是一场预谋了多年的谋杀案,只因为他自己心中的恶意。

说实话,这本书读到中后段的时候只是觉得整本书较为中庸,可想到它发行于1996年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在的我们经理了蛮多的悬疑推理剧的轰炸的,但是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所有的线索开始收拢,伏笔也全部回收的时候真的震撼了我。

东野圭吾在这本书的开篇(野野口修的手记中)便写了一个日高邦彦毒杀邻居家的猫的事情,因为他自己也即将搬家,临走前做件坏事,走后也没有麻烦了,所以显得特别的合理,但是这个伏笔直到最后才回收。因为它是写在野野口修的手记中的,所以大部分都是真假掺半,而这是野野口修自己做的事情,目的就是通过性格描写的手法,来在加贺恭一郎的心中营造一个日高邦彦残忍冷酷的形象,来完成自己的布局。

关于这本书的标题,我一开始以为是野野口修对日高邦彦占据自己的作品成名,自己却只能不断的提供自己历尽心血的作品从而产生的恶意。

但当整本书读完后,我觉得野野口修的恶意特别的简单纯粹,一些嫉妒,一些羞愧,仅此而已。

他在学生时期,作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日高邦彦作为施暴者,和自己有着相同的梦想——成为小说家,但是日高邦彦十分成功,而自己不过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儿童书作家,这是他的嫉妒。当他从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转成了施暴者后,又受到了当年对自己施加校园暴力的日高邦彦的提携才能完成自己的作家梦而产生的羞愧。关于这点我觉得有些类似于皈依者狂热,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疫情期间的澳洲跑步女,我相信她在澳大利亚绝对不会做出这种行为,而且她会是最维系规则与环境的人,而野野口修就是有些类似。

这本书整个案件的侦破在我个人看来都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没有什么遗漏的伏笔,但是有几处突兀,比如特意给警方的暗示和自己在一本影射自己的书中藏匿案件侦破的关键信息。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没有在真相只有一个的教条下,犯人在心里压迫的BGM下主动的陈述所有的缘由🐶。

这本书个人十分推荐,是一本值得细品的好书,实体书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知道页数,会知道什么时候会交代全部真相吧😂。